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Apology and Crito

  • 如果同胞皆錯,蘇格拉底何苦留戀故鄉,何不選擇逃走,至他鄉傳播哲學,為世人保有追求哲學生活的生機,畢竟受死雖可明其志,但也斷送探究神諭和哲學的機會與責任?自願受死的決定到底分裂了蘇格拉底的哲學家角色與公民身分,或者使兩者並存?

在申辯篇中蘇格拉底提到所謂的智慧是了解自己的無知,在他探究神諭並四處向人對話辯證的過程當中,了解到許多人的無知,因為他們總以為知道些其實他們不知道的事物。而死亡只是人們無知的另一種形式,許多人認為死亡是不好的,但實際上死後的世界無人知曉。對蘇格拉底而言死未必是一件壞事情。相反地,逃離故鄉去其他地方傳播哲學,未必是好事情。或許死後也還能推廣哲學和探究神諭。


在克里托篇中蘇格拉底和克里托的對話也說明了他為何不離開雅典

他首先提到人應該要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而非大多數人的意見。蘇格拉底的朋友們都希望蘇格拉底衡量利與弊(撫養兒子、錢財、名利等)而考慮逃亡的可能,但是這是大多數人的意見,並非所謂的專業人士的意見,所以沒有執行

蘇格拉底和城邦及法律的對話中
法律對蘇格拉底說:"你認為我們是平等的,無論我們試圖對你做什麼,你都可以正當地進行報復嗎?你並不與你父親擁有一樣權力.假定你有過一位主人,你也不擁有與你的主人一樣的權力.
使你能夠進行報復。當你受責備,你不能回嘴,當你被鞭打,你不能還手,也就是說不能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此處可以看出蘇格拉底反對用逃跑的方法回應不公的審判。
法律接著說:"如果對國家及法律不滿,都允許他帶著他的財產去他喜歡的地方,但蘇格拉底在雅典生活的70餘年都沒有離開,在雅典生兒育女,受審時甚至提出交付罰金的說法,可見他對雅典城邦及法律也是滿意的,如果離開,就是違背自己所講:寧可受死也不願被放逐。

若蘇格拉底逃離城邦,將破壞法律,無論去到何處,即便是到了政法修明的城邦,都將被其他的愛國者懷疑是法律和政令的摧毀者。同時,這樣的行為也將證明先前蘇格拉底審理以及判他死刑的那些法官所作的決定都會是對的。
這代表著一旦逃亡,蘇格拉底將違背自己所追求的哲學精神,同時更是給予先前判他死刑的批判者一個更好的機會攻擊哲學。
雖然蘇格拉底受死,世人將失去保有哲學生活的機會,同時也不能夠繼續探究神諭,但比起活著,蘇格拉底更在意是否活得好,若為了苟活而逃跑,日後的生活將會被指為苟且偷安,活得不正當。
而且將會使哲學遭受更多有心人士的批評。
綜觀上述,蘇格拉底生涯當中不斷的探究真理,並試圖闡明真理讓世人所接受,為他哲學家的身分
在公民身分方面蘇格拉底至死都遵守著雅典的法律,是個好公民,兩者在蘇氏受審以及受死前的過程中,有所結合。尤其在蘇格拉底死後,讓世人看到他如何守法以及為了哲學不惜受死(若逃走,哲學將被攻擊,也證明控訴他的人都是對的),所以我認為蘇格拉底哲學家和公民的身分是兩者並存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