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評論《君主論》第一~十一章:身為君主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特質?

摘要
馬基維利將君主國分為世襲制以及混合制,其中又介紹四種得以獲得君主國的不同方式,並且定調成立君主國性質只有原本為自由生活或者是習慣有君主的統治。在此想探討每種不同方式成立的君主國是否有其相同之處?君主國可能長治久安嗎?為什麼君主應該具有這樣的特質呢?

一、君主國之性質


  • 習慣相同之地 
如果改變法律及賦稅,那麼一定會使人民對於統治者反彈也會讓社會動盪不安,這只會增加統治的困難,因此只需要完全滅絕舊君血統,使他再無影響的可能性,才能使得治理得以順遂。
  • 習慣不同之地
此點可從馬氏所舉之實例而論,法國國王路易十二世為了一己之利拋棄多數弱小的國家、擴大教廷勢力、將西班牙引入義大利,等到發現領地將被掠奪時早就為時已晚。此可呼應馬氏提出之兩個論點,一為親自駐紮當地、一為派遣殖民或駐兵,因人民大多都是趨利避害,當發生事情卻找不到求助時,自然而然會去依靠另一個較強大的勢力,可見路易十二明顯忽略了群眾的力量,才會走向滅亡之路。
  • 生活自由地區
毀滅它除了是想獲得統治權之外,更是可以能藉此攏絡人民。為什麼依法而治的自由地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動亂發生時會使得他們不知所措,因為他們過慣了有秩序、規律的生活,這時如果有人能來幫助他們回復以往的自由,那麼自然會贏得該地人民的親睞。因此取得該地統治權是相對比較困難的,必須要有些許做為才能被認同。

二、君主國之成立方式

  • 依靠自己能力或武力取得
由於取得君權時為了保護國家安全必須採取新制度,在這過渡時期會損害到舊制度的人民也無法使新制度人民完全信任。因為人的性情是很容易變化的,因此只有強迫才能使被統治者堅定性情,進而穩定統治;若當人民不再信任統治者,同時就代表著制度即將瓦解,我想若摩西沒有規律,那麼也不可能領導以色列民族,藉此可以應證依靠自己就會使地位更穩固。
  • 依靠幸運或他人武力取得
這樣的君主國之所以會不穩定乃是由於統治者沒有在此打下基礎,因此在後天必須做更多的措施以穩定治理,例如攏絡人民、削滅任何可能侵犯自己的武力。
從他賦予雷米羅權力去整治,之後又選擇與人民站同陣線而殺掉他,可以看出他的企圖心,這也為他設下一個讓人民對統治者抱有希望的基礎。儘管最後他走向滅亡之路,但他體悟到不該靠別人而該靠自己,這也代表者就算合法取得權力也不一定會有良好的治理,能力還是決定一切的因素。
  • 依靠暴力或邪惡之道取得
暴力的方法只適用於奪取君權時,在統治上並不適用,除非是可以為人民謀福利或是保障自己安全的。
因此若是一直訴諸暴力只會使得人民對與統治者產生畏懼感及對統治產生不安全感,會離人民越來越遠;若是取得君權後便日漸對人民施加恩惠,才能使得統治能長治久安,馬氏也認為這樣的變革是需要的,他也說:「君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在人民當中生活。」
  • 依靠市民的支持取得
此方式可以清楚發現無論是平民或貴族擁立君主,人民都占有相當大的重要性,但是為什麼貴族掌權時需要與人民保持友好呢?因為貴族本身已在他的掌握下,只有攏絡人民、讓人民需要他才能夠讓自己的統治得以長久。

三、結論

由以上論點可以發現無論君主國的性質或者取得方式,他們都有一項共通點就是「取得人民支持」,並以此來回應馬氏提出新君主國可能遭遇的問題,儘管有些君主取得君權的方式或是取得人民支持的方式並不是極為正當,但是目的皆是要博取好感、穩定治理。
或許單就君主國屬性並無法達成長治久安的目標,因此也唯有在治理的過程中取得人民支持才足以穩定國家。因此馬氏也提出如果君主要坐穩政權就必須讓人民對他沒有積怨,也能夠預防強大勢力的入侵,並且也只有果敢、有決心的君主才能讓人民充滿希望,這也呼應了堅定統治者意志的重要性。


關鍵字:君主國、武力、君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