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學期報告大綱

壹、
典籍:亞里斯多德《政治學》

題目:亞里斯多德所謂「好的城邦」應由誰統治,台灣是否該追求這樣的城邦?

論題:從《政治學》中可觀察,亞里斯多德認為「好的城邦」應具備可行性,因此在考慮城邦由誰統治時,必須將「現實」重於「理想」設為前提進行討論。而城邦究竟應由誰統治,從人數與掌權者的財富階級探討,推演出好的政體,再者,從統治者個人特質做進一步討論。亞里斯多德考慮之情形(如人性等),現今台灣社會是否同樣存在,我們是否又該如何追求這樣的城邦?

大綱:
一、 前言
二、 擁有統治權力的人數
三、 掌權者的財富階級
四、 受好人或好公民統治
五、 台灣是否該追求這樣的城邦,是否具備可行性
六、 結論

關鍵字:好的城邦、政體、好人、好公民


貳、
典籍:霍布斯《利維坦》

題目:就霍布斯所描述的「和平」而論,現今世界和平是否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論題:霍布斯《利維坦》寫於英國內戰期間,想必有感於國家內戰,並提及若在沒有一個共同全力使大家懾服的時候,人們便處在戰爭狀態之下。在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然狀態下,當人類生命受到威脅時,必定會盡一切所能來保護自己;當每個人都需要世界上的每樣東西,也就有對每樣東西的權力,但由於世界上的東西都是不足的,所以這種爭奪權力的「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便不會結束。因此,人生在這種自然狀態下便是「孤獨、貧困、卑污、殘忍又短壽的」。然而,在經過好幾世紀時間的淬鍊後,國際間衝突仍不斷上演,究竟係因和平不可能追尋,抑或人類僅將其視為口號而未努力實踐?

大綱:
一、 前言
二、 何謂和平、戰爭狀態
三、 公有造成戰爭;私有帶來和平
四、 世界和平是否可落實
五、 結論

關鍵字:和平、自然狀態、財產私有


1 則留言:

  1. 請拿掉「台灣」和「世界和平」,專注於典籍的討論,請重擬。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