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評論《王制篇》卷六:比起哲學家國王,城邦環境份外重要

摘要:哪種人該成為國家的領袖呢?第六卷花了相當大的篇幅去形塑出哲學家國王這個解答,進而猜想柏拉圖把這整段文字書寫下來的背後原因是要凸顯城邦內部對哲學的不友善。哲學家作為領導者最重要的就是面對城邦,城邦應該是什麼樣的狀態呢?

 一、城邦公民對哲學的不友善
        和蘇格拉底對話的那方竟費了這麼多口舌與他討論哲學家是否可以作為城邦領導人這件事,我覺得蘇格拉底一定感到憂心,哲學竟然會落得如此下場,使得這麼多人前來質疑我蘇格拉底對哲學的肯定。船長的比喻也可以看得到這個暗示,那些不熟悉、從沒認識過掌舵技術的水手竟然想將原來的船長逼下掌舵位置,水手們還要剷除那些表示掌舵技術是可以傳授的人。

 二、城邦的環境營造
        城邦內若擁有一位哲學家作為領導人絕對是件好事,而這位哲學家的首要任務就是面對他的城邦,引領城邦內的公民認識真理。「即使再優良的種子,它來自異地,在此處仍無法發芽茁壯。」這句話點出了作為領導者的哲學家,是需要整個城邦與他搭配,意思是說城邦內的公民本身除了需要不排斥哲學、更要自發地愛好真理,城邦內的公民需要自幼接受哲學教育,如此營造的城邦環境才是哲學家作為領導者的責任對象。 

關鍵字:哲學、領袖、城邦、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