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下學期學期報告

典籍: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

題目人們為什麼會從平等走向不平等?這種發展能不能避免?

論題在這篇典籍當中,盧梭回顧了人類從自然狀態走向社會過度的歷史進程,他認為,在自然狀態中,不平等幾乎是不存在的但在政治社會與公民社會中,則處處充斥著不平等二者比較起來,自然狀態所擁有的平等生存是我們比較嚮往的,人類的進步同時也伴隨著墮落,既然如此,為什麼人們的發展還是如此演進

篇章結構:
一、自然狀態: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
為了正確地判斷人的自然狀態,必須從人的起源來進行觀察。住在森林裡的野蠻人。沒有語言、農業、住所,彼此間並沒有聯繫因此也不會有衝突或是戰爭。他們缺乏智慧,只會具有因衝動而產生的情感慾望則來自於生理需求唯一需要的就是食物、異性和休息。在這個階段,僅存在自然的不平等,也就是先天生理上所造成的,並不構成實際上不平等的困擾。

二、走向社會狀態(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的過程
第一個把一塊土地圈起來,並說「這是我的」之人,就是文明社會的奠基者。最初,人們只有自我保存之情感及關懷,但在不自覺的狀態下獲得了一些觀念,包括相互間的義務以及履行這些義務的好處。
農業的出現以及房屋的建立,讓人們能夠快速的進步,有了一個固定的區域開始結合起來,過著群居的生活。為了克服困難,開始發明新技巧及使用工具,這些便隨著社會生活而傳承下去。並且因為頻繁的接觸,人們對彼此的關係產生了情感(競爭、優越感、自尊心),開始思考與比較,產生新概念與新知識,這使得人們有了價值的判斷,進而產生了最初的不平等。
接下來,人們察覺到不平等的好處,平等隨之消失,私有制也出現了,能讓人們保有勞動的成果。冶金術和農業這兩項發明,可以代表私有制的產生。有了貧富之分,憐憫心和公正被抹煞了,甚至產生了戰爭。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與權力,富人開始建立了新制度,這就是法律的起源。
但是,社會最初的政治狀態沒有明確的形式,官職的設置就是為了解決這些不完善。最初政府的建立,是用來解決強者權力過大的補救方法。當人們開始希望保持自由,也逐漸習慣於生活的安寧與和樂,安逸後便再也擺脫不了這種枷鎖;為了確保安寧的狀態,只能甘願讓他人奴役。體制被破壞後,最後的下場便是只剩下暴君,首領和法律不再存在,合法權力也變成專制權力,這就是不平等的頂點,會持續到新的變革出現,政府完全瓦解或政府重新接近合法的制度為止。

三、結語
根據上述,我認為這種發展其實是沒辦法避免的。雖然人們都知道自然狀態中,不平等是不存在的,但人們還是從自然狀態走向了不平等的社會狀態,因為這種演變源自於人的本性,也就是自我完善的能力以及自由主動的特質。因為獨自生活的不便利,讓人們有了群居的需求,群居的狀態下為解決一些問題便產生了私有制,人們自然或生理上的不平等,也因為共同生活而遭到放大,久而久之便產生了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
這種發展沒辦法避免我認為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為不平等始終存在,只是在自然狀態下,沒有一個誘因讓這些不平等爆發出來而已,但由於人類能力的發展和智慧的進步,不平等才獲得力量並成長起來;由於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更加根深蒂固且變成合法的。
既然不平等不管在哪個狀態下都存在,那人們從不平等走向平等就一定是必然的,精確來說,應該是從隱性的不平等走向顯性的不平等。

關鍵詞:自然狀態、野蠻人、私有制、不平等

B)止於大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